作为铝基轻量化平台的首款产品,奇瑞eQ7首台量产车的下线,也是奇瑞新能源第66万台汽车正式下线,标志着奇瑞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台阶。
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,奇瑞新能源此前的主销车型主要有QQ冰淇淋、小蚂蚁、无界 Pro等,虽然叫好又叫座,但大多以微型车和小型车为主,这让大家对奇瑞在纯电方面的新品产生了更多的期待。随着eQ7,这款被称作“更均衡”的七边形全能战士的推出,让大家看到了奇瑞发力中型纯电SUV市场的真正实力。
特别是此次发布的eQ7,来自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更,加引人注目。该平台在奇瑞内部被称作S5X平台,以安全和品质为切入点,将助力奇瑞新能源为产品赋能,打造“第三移动数字空间”。
今年4月,奇瑞举办盛大的发布会,宣布旗下各品牌全面新能源化,展示了全面的技术储备。目前,基于在新能源领域多年的深耕,以及瑶光2025技术的基础上,奇瑞集团统一规划了两大乘用车纯电平台架构,分别是高性能E0X纯电动平台和铝基轻量化S5X纯电动平台。
其中,E0X电动平台是奇瑞基于火星架构,打造的全球化、超舒适、高性能电动平台,主要定位20万-50万元新能源市场,可覆盖B级到C级车型,轿车、SUV、MPV。E0X电动平台具有高度立体化的拓展能力,一方面,可实现机械层、能源层、电子电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的高效协同;另一方面,通过极高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延展特性,让不同级别不同细分市场的车型,都具备高度一致性的舒适体验,并且覆盖纯电和增程两种能源组合。
而铝基轻量化平台,则是基于纯电平台,围绕智能、电动、铝基,构建的第三移动数字空间,来满足未来客户的不同智能用车场景需求。一方面,纯电平台没有发动机和复杂的传动系统,可以把前后悬做到最短,最大限度地释放乘坐的空间。另一方面,平台采用的是后置后驱的驱动方式,搭配平铺在车身底板的电池组,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,还可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。此外,基于铝基轻量化平台,还可以延伸SUV、ORV、SD、HB等车型。
像奇瑞eQ7,车长4675毫米,却能给到用户2830毫米的轴距,就是采用铝基轻量化平台,标配后置后驱、油冷扁线三合一电机、全铝车身等同级独有的硬核配置,不仅做到了空间的最大化,而且还做到可车身的轻量化。同时,这也意味着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合理的车身结构,堪称奇瑞在技术层面的全面进阶。
在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看来,中国首个铝基轻量化平台的发布以及奇瑞eQ7首台量产车的正式下线,是“技术奇瑞”在汽车新能源化、智能化“下半场”的创新实践中,交上的一份新答卷。
其实,铝用在汽车上并不鲜见,前有路虎揽胜、奥迪A8,后有蔚来、特斯拉,都采用了全铝车身设计。因此,铝车身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豪华、高档车型的专属。很多人可能会问,这么多豪华品牌都使用了铝车身,但为什么首创铝基纯电平台的却是奇瑞呢?
其实,铝基纯电平台是“技术奇瑞”顺应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,在新能源技术研发、攻坚上全面发力的体现。这得益于奇瑞26年技术研发的沉淀,在材料、技术、工艺、产品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的突破和创新经验积累。
此前使用铝车身的豪华车,只是采用了铝合金材料进行材料替换,并未改变原有板壳结构属性。该结构的主要特征是采用冲压工艺来对冷轧铝板进行塑性成形,经过铆接或焊接形成梁系结构,从而构成骨架。
而奇瑞的铝基轻量化平台,则突破了铝基车身架构设计、成型、连接等研发制造技术瓶颈,实现“物理架构”到“电子架构”软硬分层解耦,能给用户带来更安全、更智能、更环保的纯电产品体验。
特别是奇瑞将原本用于航空、高铁行业的3D拉弯技术,应用到了车身制造工艺中,使得弯曲成形零部件尺寸精度达到±0.5mm。通过高精度挤压成形及低热高可靠焊接技术,实现材料利用率达到90%以上。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前提下,焊接热输入降低30%。
此外,以铝型材为主要材料的铝基轻量化平台,还成功地将传统造车四大工艺缩减为两大工艺,从而降低了91.7%的制造能耗。依靠多腔封闭式结构铝型材的优势,加上专利设计结构,像eQ7的车身骨架缓冲区碰撞吸能可提高20%,从而在兼顾轻量化的同时,实现耐撞、高安全性能。由此可见,奇瑞的铝基轻量化平台不仅做到了让车身更安全、更轻便、更节能、更环保,而且这样的铝基轻量化平台更是全球首创。
目前,铝基车身平台正在向高集成化趋势发展,正处于框架结构向一体化压铸下车身开发阶段过渡。未来,铝基车身平台的趋势将分为上下分离整体车身,轻量化系数也将由过去的3.0向更高的1.5提升。
一直以来,无论是主动传播还是口碑认知,奇瑞给大家的印象都是“理工男”的形象,看起来不善言辞,但在技术研发的投入和产品的选材用料上毫不含糊,为用户提供了很多实用的,有技术含量的产品。“血液里不仅流淌着汽油,还充满代码和血液”,正是奇瑞适应形式,不断创新的写照。
这种朴实打造产品的思路,也在转型的节点上为奇瑞带来了回报和机遇。奇瑞累计销售汽车超74万辆,同比增长56%,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,且连续13个月单月销量超过10万辆,今年以来增速居全行业第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