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学车 恒大既视感!远航汽车一口气发布四款新车

恒大既视感!远航汽车一口气发布四款新车

2023-01-13 35985
恒大既视感!远航汽车一口气发布四款新车

在8月26日举办的2022年成都车展上,大运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——远航汽车正式发布,该品牌一口气发布了四款新车,分别为远航Y6、远航Y7、远航H8、远航H9,其中远航Y系列为纯电轿车,远航H系列为纯电SUV。

汽车之家

首先是远航Y6,新车定位中型纯电轿车,整体造型有蔚来ET7的既视感。外观方面,新车采用纯电动车型常见的封闭式前格栅设计,前脸两侧为造型锐利LED前大灯组,大灯内部使用双透镜。此外,新车还在前包围上布置了造型简约的空气动力学造型设计,并融入了大尺寸进气口。车身侧面,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以及无边框车门,车顶玻璃一直延伸到车尾,尾灯也采用贯穿式设计。尺寸方面,长宽高分别为5270/2000/1500mm,轴距3130mm。

imageimage

远航Y7与远航Y6的尺寸相差不大,同样定位中型纯电轿车。外观方面,相较于远航Y6,远航Y7的设计风格更加运动,其封闭式前脸两侧融入了三角形的大灯,灯组具备投影能力,比如可以在人行道上投影“请您通过”的灯光字样。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强调运动感,新车前排车门采用剪刀门设计,打开方式与小鹏P7鹏翼版差不多。尺寸方面,长宽高分别为5260/2000/1490mm,轴距3128mm。

imageimageimage

远航H8定位中型纯电SUV,在外观造型上与远航Y6十分相似,甚至可以直接视为远航Y6的SUV版本。外观方面,远航H8同样采用封闭式前脸设计,左右两侧则配有造型颇为圆润的大灯组,内部采用双透镜设计,前包围中继承了两侧的通风孔以及下侧的梯形通风孔。车身侧面与远航Y6如出一辙,配备隐藏式门把手和无边框车门,造型运动的多辐轮圈,大量的镀铬装饰提升档次感。尺寸方面,新车长宽高分别为5230/2015/1760mm,轴距3126mm。

imageimage

至于远航H9,设计风格与其它车型有所不同,将定位家族旗舰级别SUV。外观方面,新车采用在封闭式前脸的基础上,采用分体式前大灯组,大灯组与前机舱盖隆起的线条相互融。尺寸方面,新车长宽高5220/2015/1760mm,轴距3125mm,定位中大型纯电SUV。

imageimage

“风驰天下,大运摩托”的广告考好想必很多人仍记忆犹新,大运重卡、大运轻卡、大运摩托车都是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。资料显示,大运集团成立于1987年,总部位于山西运城,以摩托车业务起家,于2004年进入商用车领域发展。

2009年10月,第一辆大运重卡下线,由此“大运重卡,风驰天下”的广告语开始在全国的电视机上播放,大运也从摩托车正式完成向汽车的转型。同样在2009年,大运集团收购了四川银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,组建了成都大运汽车集团公司,并且第二年在湖北十堰成立了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。到2010年,大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民营重卡的代表。

news_0_0_364134C905BBA0C111E0BD45609EAA74.jpg

2013年,大运汽车作出一个重要的决定。在发展传统燃油车的同时,大运紧跟国家“绿色发展”战略布局,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着力点,致力于实现纯电动重卡、中卡、轻卡、客车、乘用车全系列产品布局,进行燃油车、新能源车共同发展,两条腿走路。

2020年9月,大运新能源汽车正式在山西运城的大运汽车新能源厂区投产下线,并于11月上市大运新能源纯电动小型SUV远略S1和纯电动中型MPV远志M1。大运集团董事长远勤山表示,大运汽车凭借多年的市场洞察和技术积累,已经规划了涵盖纯电动SUV、MPV等定位高端,整车经济性、舒适性优势明显,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六大系列乘用车产品,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。不过,大运集团进军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并没有取得亮眼成绩,两款产品的表现平淡无奇。数据显示,2022年1-7月悦虎累计销量5298辆,远志M1累计销量为1478辆。

image.png

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,突然让很多企业感觉,原来造车并非遥不可及,而身处汽车“新四化”(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)的当下,整个汽车行业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,传统汽车工业的格局也在被打破,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造车,包括富士康、百度、阿里、小米、苹果等。

造车真的有这么容易吗?其实并不然。造车首先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,“烧钱”是这场造车游戏中不可避免的事情。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曾表示,“没有200亿不要造车”,200亿对于造车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入场券。

造车两字虽然看似轻巧,但实际上企业需要为此做出很多的准备。例如不久前宣布入局的小米,直接就晒出了其账户上的现金余额——1080亿元现金,足可见造车需要花费的力气到底有多大。

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块“蛋糕”,但想吃上其实并不容易。以往烧钱去催熟一个行业的故事,最终就只“烧”出了一个巨头或者全军覆没。如今,造车显然又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,巨头们蜂拥而上,所以我们应该防止未来再次出现“一地鸡毛”的情况。